FRISC-II 研究:冠状动脉疾病患者早期侵入性治疗可延缓心肌梗死或死亡
冠状动脉疾病不稳定期快速血运重建 (FRISC-II) 研究的 15 年随访数据强有力地支持了以下观点:对于非 ST 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NSTEMI) 患者,早期侵入性治疗应优于非侵入性治疗。1996
年至 1998 年在瑞典、丹麦和挪威开展的 FRISC-II 研究表明,与非侵入性治疗相比,早期侵入性治疗显著降低了 NSTEMI 患者的死亡率和心肌梗死发生率。
在本研究中,患者被随机分配接受 7 天内血运重建治疗或非侵入性治疗。研究还
在最初纳入 FRISC-II 研究的 2,457 名患者中,有 99% 的患者获得了相关数据。
随访15年,侵入性治疗策略平均推迟了死亡或后续心肌梗死发生549天(95% CI,204-888;P = 0.002)。
该效应在从不吸烟者(平均增加809天;95% CI,402-1175;P = 0.0182)、肌钙蛋白T水平升高患者(778天;95% CI,357-1165;P = 0.0241)和生长分化因子-15 [GDF-15] 浓度高患者(1356天;95% CI,507-1650;P = 0.0210)中最为显著。
研究发现,侵入性治疗可平均将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死亡或再 店铺 入院时间推迟1128天(95% CI, 830-1366)。CYP2C19 代谢状态对接受普拉格雷和氯吡格雷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影响
CYP2C19 基因的某些等位基因与接受氯吡格雷 (Plavix) 治疗的患者的血小板反应性增强和缺血事件增多有关。
然而,CYP2C19 基因型与临床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
本研究评估了 CYP2C19 基因型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缺血预后的影响,这些患者最初接受药物治疗而未进行血运重建,并被随机分配接受氯吡格雷或普拉格雷 (Efient) 治疗。
根据 CYP2C19 基因型将患者分为强代谢者或弱代谢者,并评估缺血预后和血小板反应性。
在 2008 年至 2011 年入组的 9,326 名患者中,5,736 名参加了基因队列;其中 2,236 名有血小板功能数据。
CYP2C19 代谢状态(广泛型 vs. 不良型)与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或卒中的主要复合终点之间无关联(风险比,0.86)。
广泛型和不良型患者无论是接受普拉格雷(HR,0.82)还是氯吡格雷(HR,0.91;交互作用 P,0.495)治疗,主要终点的发生率相似。
调整临床和治疗变量后,广泛型患者心肌梗死风险低于不良型患者(HR,0.80),但其他结果风险相似。
不良型患者接受氯吡格雷治疗(39.93)时,平均 P2Y12 反应单位显著高于广泛型患者,但接受普拉格雷治疗(3.87)时无此差异。
综上所述,对于接受氯吡格雷或普拉格雷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CYP2C19 代谢状态与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或卒中等综合结局无关。
研究结果不支持对该人群进行常规 CYP2C19 基因检测。